元宵節

 正月十五,上元節,也是元宵暝。
敬祖先,保庇後代平保,平安萬萬年。
龍山寺,看花燈,囝仔吃圓香火圓。
媽祖廟,猜燈謎,獎大碗擱滿墘。
鹽水放烽炮,平溪放天燈,
弄龍弄獅弄龍弄獅,
人人歡喜,人人歡喜,小過年。

 

  小朋友,從上面這段唸謠中,我們知道元宵節除了看花燈、猜燈謎……,在各地也有各式各樣的活動!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!

 

吃元宵

元宵是元宵節的應景食品。中國人吃元宵的習俗由來已久,宋代就有了,不過當時叫「浮圓子」,到了明朝才改叫元宵。雖然各地都有吃元宵的習俗,但在南北方隨做法不同,在北方稱「搖元宵」;南方稱「包元宵」。

 

 乞龜            

台 灣 的 許 多 寺 廟 , 也 在 元 宵 節 舉 行 「 乞 龜 」 的 活 動 , 以 作 為 慶 祝 。 所 謂 「 乞 龜 」 , 就 是 由 廟 方 準 備 由 糯 米 或 麵 粉 製 成 烏 龜 擺 在 廟 前 。 元 宵 節 當 天 可 由 信 徒 擲 筊 乞 回 , 讓 家 人 「 吃 平 安 」 。 乞 得 麵 龜 的 人 家 , 明 年 元 宵 必 須 還 給 廟 方 一 個 更 大 的 麵 龜 。 於 是 麵 龜 每 年 愈 作 愈 大 , 甚 至 有 重 達 數 百 台 斤 的 。 至 於 前 年 乞 龜 後 , 到 今 年 尚 未 還 願 的 , 廟 方 都 會 將 他 們 的 姓 名 公 佈 在 牆 上 , 俗 話 說 『 龜 爬 上 壁 』 。 當 事 人 往 往 會 成 為 眾 人 戲 謔 的 對 象 。 

 

      上元祈福

「尊天崇祖」是我國宗教基礎,尊天是對自然的尊敬,崇祖是對祖先的崇拜。民間將自然界分為天、地、水三界,並予以人格化,成為天官,地官,水官合攝「三官大帝」或「三界公」。正月十五日為天官大帝生日,民間在清晨備牲禮來祭拜三界公,祈求天官賜福。

         迎花燈:

元宵節又稱燈節,燈與丁諧音,因此迎花燈有求子的意義。同時迎花燈也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。另有古籍記載,古時的私塾自春節前放年假後,總要到正月十五日才開學,而學童當天唯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「開燈」。即是由學生家裡備好一盞精巧的燈籠帶到學校,由博學的老師替他點燃起來,再由學生提著、以象徵其前途光明的吉祥意味。這種風俗後來就演變成提燈籠。

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猜燈謎

猜燈謎是一種益智的活動,也是過去文人學士的風雅韻事,台灣的猜燈謎,俗稱「猜燈」,就是猜出燈籠上所寫的謎題,猜對有獎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