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首頁 > 序文 > 第一篇 > 第二篇 > 第三篇 > 第四篇 > 第五篇 > 第六篇 >>>>>>  
 

訪查日期:民國八十一年七月、八十三年十二月

地  點:瑚璉村

受 訪 者:邱創國等先生

一、歷史發展:

放大圖片  

邱姓是乾隆年間渡台,來台始祖為邱華循公,因父邱章壽公壯年去世,家境貧困,由其母詹氏率子前來台灣投奔母家,初居彰化縣深坑子塗庫等處,其後移居東螺保三十張犁庄(今田尾鄉),再移居本鄉苦苓腳以土地拓墾為主。

  到了邱華循之孫邱萃英,為台灣府學廩膳生,並勸降戴潮春,結束亂事有功,封賜五品藍翎,光緒二年經台灣府學考選為歲貢生,得候選訓導之銜,故其裔孫講,以前這豎有旗杆,於太平(埔心鄉內,與永靖交界處)就必須文官下轎、武官下馬以示尊重,並且考秀才必須來這蓋章(據查這就是以前的一種廩保制度)。丘逢甲童年時,曾在這裡讀書,乃至日本始政,抗日失敗,曾在這附近躲藏,照理應留有墨寶詩文,但卻沒有,推測可能日據期間,怕被日本人查到而焚毀,真是太可惜了。

放大圖片  日據時期,邱萃英之第五子邱禮逢當庄協議員、信用組合理事。當時該家族還是地主,有租可收,並種有椪柑,光復後地被放領了。

二、環境形勢:

  門前的多福路在清領時期是縱貫大路,可通往太平、埔心、彰化等地。(現在省公路中山路,是日據時期開的),現瑚璉路、多福路、錫壽路圍住的三角地帶,是邱、江、余渡台祖後裔的聚居老村落。在三、四十年前,以這裡人口最密集,其他地方大部分是農田,現在則附近住宅、商店如雨後春筍般增建,使瑚璉成永靖人口最多的一村。

三、配置與建築:

  約有六分地,本於周圍有雙層竹圍,但已砍除。包含兩個院落,第一個是有四條護龍的三合院,坐東向西,正身三間起,明間退凹數架,以暗示正門位置,及提供一個可短暫停留空間,稱,凹(添)壽面旁邊壁堵以橫豎木、八卦紅窗、富古味裝飾。明間是祖先廳,供奉渡台祖邱華循以下暨河南堂邱姓歷代祖先牌位。神龕柱聯:「忠孝君親方盡兩般人事,實敬宗祖毋忘一本根源」。「追念一宗昭穆序排勿紊,遠思千載春秋祭祀有恒」。「追守忠精今聖訓,遠循寬厚舊家聲」。牌位上的「河南堂」三字,乃寫出五胡亂華中原大八姓南遷前,其乃中原的河南省一份子。本存有書「進士」(註一),「貢元」等之執事牌,林衡道教授於民國七十年來此調查,留存相片,唯目前已不在。左護龍廳題錫壽堂供奉神明,是一鸞堂,已有六十多年歷史,母堂是醒化堂,曾移永靖國中前民宅,再移太平,乃輔天宮前身,右護龍正廳是多福堂,門前之路乃依此命名。

  右護龍後,是一四合院,有拜亭,向南偏東,有稱「老師府」及「明經第」者,人稱「學仔底」。意謂舊學堂所在,乃主人邱萃英教學地,也是他晚年住處,門聯尚留「來至門庭須進步,學成科甲必聯登」可做證明。頂堵上有「居仁、由義、明德、新民」字樣,本懸有「萬世師表」、「明經」古匾,現已另外保管。左右兩側為瓶形門,上飾泥塑花草,表達屋主祈求平平安安之義,顯出古厝藝術,軒亭瓜筒疊斗彩繪皆頗精緻,是由屘子邱禮逢分得。相傳當時分產業時乃兄長選剩的,因那裡是學堂,相傳撥墨水不會出丁(男孩),事實證明是無稽之談,該房生男頗多。正廳與學堂前方清時有旗杆,約八十八年前打掉左邊那座。右邊還留著,日據時代逢節日用以當做旗台。共有三口井,一口在目前門樓入口處,一口在正身右後方,一口在四合院內。

  原本大門開在正前方,現移到左前方,有一門樓,兩側各有一方,乃守護者所居,門眉題「戊辰年 忠實第 主人書」。忠實第之由來是因宋朝時,景德進士邱烋公一門有功朝延,到了邱岳有文武才,誓死報國,理宗書,忠實二字賜之,封為東海侯。(註二)三合院大廳對過去,門前路的那邊池塘還在。

四、材料與匠師:

  現門樓建於昭和三年(一九二八),埔心鳥仔巢人阿賀師建,是用日據二吋四吋標準磚疊成。

  三合院正廳,應渡台祖來時即有簡陋建築,大甲大地震時也被震垮,請湳港西陳騰飛、陳昧二人對場作,故左右側構造不大一樣,與五福陳厝繼承堂可能是同師傅建的,故風格結構相似處頗多,基本結構與多福堂、錫壽堂都是土确,只是多福堂秀面整修成洗石子。

  學堂乃清朝邱萃英時所建,匠師不清楚,由軒亭細膩疊斗式架構推測,很有可能同邱氏宗祠,都是唐山師傅所作。

 
   
 

 

  • 註一:邱萃英是光緒二年台灣府學歲貢生,每年只取第一名一名,別稱「歲進士」,故有進士之執事牌。
  • 註二:見忠實第家藏族譜敘文。
 
  資料版權所有,尊重原作者,請勿拷貝轉錄,關於網站設計、進度請聯絡電子化作者。
作者 | 電子化作者
 
  > 首頁 > 序文 > 第一篇 > 第二篇 > 第三篇 > 第四篇 > 第五篇 > 第六篇 >>>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