緒論及序文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
回首頁
第三篇 血緣團體──祠堂及其活動
 

先民渡海來台,對自己的木本水源皆能數典不忘,敬祖孝思的觀念也非常濃厚,對於同祖上所出的族親也都特別能表現出互助合作的美德。因此,在一渡台祖或遷居祖的聚落,都設有公廳供奉先祖。凡屬同一姓氏、同一支派所傳衍的村落或附近幾個村落,基於血緣關係,都會以開饒始祖或某一祖上為號召,建立祖廟、家廟或宗祠等祠堂,並會編修族譜,或立碑文,載明各宗族的得姓、出處、繁衍、移徙、遷台之經過,以及祖籍郡望,或昭穆輩序等,是每個人尋根固始的神聖處所。

通常各姓氏祠堂,是該姓族人的共同活動中心,每歲令時節,如清明、中秋、冬至、春節等或祖先忌辰都會舉行祭典,這時天南地北,分布各地族裔,都會聚集起來,一方面表彰追思先人心志,一方面抒發款敘之情,團結宗親,聯誼族裔。

而且,祠堂也是族人敘倫常、別尊卑的場所,在宗廟裡,輩份大小遠重於年齡長幼。每當祭典時,族長必告誡兒孫,要懂尊卑、重倫常。柱上對聯、壁上家訓,要求後裔能琅琅上口, 奉行不渝。凡此都有推動倫理道德的教化功能。

宗祠家廟在現在樓房櫛比的環伺下,古厝祠堂巍然獨存,正是提倡維護文化資產,保存歷史古蹟的最具體作法,其建築上的樑椽、彩繪、雕飾等,都展現了我國藝術豐富的內涵,而楹聯對仗工整,可看出中國人遣詞用句的精簡,辭句的發人深省。

永靖地區祠堂,首推邱氏宗祠。宅的歷史最悠久、倡建人邱萃英與丘逢甲地位最崇高,當時立有旗竿表旌之。它又是當年抗日指揮所,他們雖不敵日軍而敗仗,邱姓裔孫多人犧牲,基於民族大義,值得稱頌。其他祠堂多數建於日據時期。當時日帝存心消滅中華文化,在台灣澈底厲行──皇民化運動」,強迫台胞,供奉日本之皇祖天照大神,並改用日式姓名。而被迫服從者寥寥無幾,家家戶戶仍舊在其正廳門上保留堂號,以示慎終追遠,仍然銘刻祖籍於神位或墓碑上,乃至編修族譜、建立祠堂時,亦極力闡明祖籍所在,都顯示我們中國人不忘本,不畏懼強權,糾合宗親,團結一致的民族精神。

   
   
  本篇文章沒有注釋!  

資料版權所有,尊重原作者,請勿拷貝轉錄,關於網站設計、進度請聯絡電子化作者。
作者:張瑞和 | 電子化:張剛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