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首頁 > 序文 > 第一篇 > 第二篇 > 第三篇 > 第四篇 > 第五篇 > 第六篇 >>>>>>  
 

 

最近市面上流行一首歌,歌名是「故鄉」,歌詞:「有幾間厝用磚仔砌,看起來普通普通,時常出現我的夢中,那就是我的故鄉」。對於一個離鄉背井的人,或生於斯,長於斯的老人而言,自己出生、生長的地方,最能產生鄉土情懷,尤其是自己居住的房子。縱然是破舊不堪,也能藉由它喚起自己種種有趣的童年記憶或過去奮鬥事蹟,這就是故鄉的魅力。

永靖最普遍的民居,就是傳統式合院建築,也就是簇群建築。通常有一個共同祖先,傳下幾房經過數代,而繁衍出幾十戶,或上百戶的裔孫,自成一個血緣聚落。在這個聚落建築中,通常有一個大竹圍為外圍,前後幾落正身,左右幾條護龍;正身中間有神明廳,有公媽廳,或一廳兩者共用。龍邊有廚房,在廚房裡面有大灶;室外有古井、有豬圈、有粟倉或古亭畚,屋外虎邊通常有廁所。他們都是伯、叔、孫、侄、堂兄弟等族親關係,都看成自己人,婚喪喜慶,人手充裕,輪流互助,孕育出傳統社會的家族濃郁情懷。在這簇群建築的格局,更架構出長幼有序,進退有節的特質。而往往經過幾代經營,有了積蓄後,就建造精緻民宅,有雕刻、彩繪及種種美妙造型,也都能讓現代人體會先人藝術與生活合一的人生哲學,它不是破厝,而是先人辛勤努力的結晶。

  每一家族的簇群建築,背後往往都隱藏著一個先民在艱辛環境中,拓墾發展、奮鬥經營、有血有淚、可歌可泣的故事,它襯托出硬體建築有活力、有情感的一面,也往往留給後人警示作用,興起守成信念。故本單元中,舉凡:祖籍、渡台祖、遷移經過、發展過程、發人深省的故事,堂號、寓意、地理形勢、配置與建築、材料與匠師,都是我們訪查記錄的要點。

  在這工商社會,注重實用、寸土寸金的今天,一棟棟的鋼筋水泥樓房、公寓逐漸取代頗費地坪的簇群建築。本書就好像多寶格一樣,保存了目前鄉土尚可看得到,而逐漸消失的這類建築。為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後的子孫留下歷史的見證。

  本章撰寫以訪問族裔、有關人士為主,兼以參考族譜、相關史料,互相印證,希望能留下更完整更真實的史料。因為以當事人家族來講,筆者是局外人,若有不周詳、不正確之處,敬請包涵指正。訪查取樣只就筆者近幾年來,單槍匹馬訪查所得,難免有很多精采、美好、有歷史價值的傳統簇群建築沒訪查到,滄海遺珠,敬請原諒。

 
   
  本篇文件沒有注釋!  
  資料版權所有,尊重原作者,請勿拷貝轉錄,關於網站設計、進度請聯絡電子化作者。
作者 | 電子化作者
 
  > 首頁 > 序文 > 第一篇 > 第二篇 > 第三篇 > 第四篇 > 第五篇 > 第六篇 >>>>>>